分類收集/巡檢員管理/視頻監控
“以前大家隨地亂扔垃圾,垃圾分類后,大家都很自覺地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會有垃圾清運車統一清運,如今住村里也像城里一樣干凈了。”近日,家住壽昌鎮十八橋村的村民們高興地說,“垃圾圍村”的現象沒了蹤影,村里的街道整潔了,環境美了,村民的歡笑也更多了。
今年,依托一枚小小芯片,壽昌鎮十八橋村開啟了垃圾分類“智能模式”。
每天清晨,垃圾收集員駕駛著“特制”的收運車開始了他們的“上門服務”。每到一戶,他們將農戶門口的兩個垃圾桶(易腐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放到車載智能終端設備上,進行“一鍵考核”。在“考核”現場,垃圾桶剛放上稱重處,設備系統瞬間完成對“雙桶”芯片的自動掃碼,設備顯示屏上就出現了戶號識別、稱重、拍照、數據上傳、數據分析等一系列動作,根據觀察垃圾情況進行判斷,收集員在屏幕考核欄里選擇點擊“合格、不合格、空桶”進行評價。
這些數據通過云端技術瞬間被傳輸到十八橋村村委會內的大數據平臺上,村辦公樓的顯示屏會自動同步顯示實際情況。
“每家每戶的分類情況,以及全村每天、每月的垃圾分出量情況,都能以數據化、可視化的方式呈現。這些從源頭收集的數據可實時追溯,以便于精確掌握農戶垃圾分類情況,讓管理員有針對性地進行分類指導。”十八橋村工作人員周小花說。全村實現垃圾分類智能管理后,村委工作人員已精準指導農戶垃圾分類200余次,垃圾分類月平均正確率由原先的70%提高到95%以上。
未來,壽昌鎮將積極探索垃圾分類管理新模式,實施農村生活垃圾長效、精準分類,加快建立生活垃圾收運處置完整鏈條,在村莊發起一場清潔行動的“綠色革命”,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水平。
浙江綠智達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浙ICP備202102568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