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收集/巡檢員管理/收集統計/視頻監控
南潯區善璉鎮觀音堂村黨員垃圾分類教育平臺領銜開創有害垃圾兌換新方式,并給其取了個有趣的名稱“雞毛換糖”。“雞毛換糖”原指在物資匱缺的年代,小商小販走南闖北、走街串巷,以糖、草紙等低廉物品,換取居民家中的雞毛等廢品以獲取微利,而在這些小小的交易中,居民給雞毛找到了應有的出路,實現了價值提升并最終令其變廢為寶。而現在,南潯區善璉鎮觀音堂村的農戶們以有害垃圾換取生活用品補貼家用,這種方式既保護了生態環境,也提高了垃圾分類宣傳力度。
“一直以來垃圾分類積分兌換主要針對的是易腐及其他垃圾的正確投放,有害垃圾因平日里數量較少故對其沒有正確投放的鼓勵措施,故而村里的黨員們多次商量后決定探索一下針對有害垃圾正確投放的獎勵模式”,“有害垃圾兌換發起人說。
對于為什么起名“雞毛換糖”,是因為村里農戶以老年人居多,都經歷過雞毛換糖的年代,這個名字既易讓大家理解這個模式又容易引起共鳴增加農戶參與感。經過村里黨員干部幾天的“吆喝”,農戶們紛紛參與到有害垃圾的兌換當中。
“雞毛換糖”有害垃圾兌換模式除了給垃圾找到出路,還可以發揮正面倡導、潤物無聲的作用。下一步,南潯區善璉鎮計劃將觀音堂村黨員的先進做法向全鎮垃圾分類教育平臺進行推廣,鼓勵黨員們利用傳統智慧來開創垃圾分類管理新模式,將垃圾分類真正落到實處。
浙江綠智達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浙ICP備2021025685號